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
首页 > 成果 > 详情

水稻花药开裂的形态特征观察及机制分析

认领
导出
Link by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Link by 维普学术期刊 Link by 万方学术期刊
反馈
分享
QQ微信 微博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论文标题(英文):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nther dehiscence in ric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
穰中文;周清明;符习勤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125
[穰中文; 周清明]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符习勤]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125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水稻;花药开裂;裂药腔;囊间带;次生加厚
关键词(英文):
rice;anther dehiscence;anther dehiscent cavity;intermicrosporangia strips;secondary thickenin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
2018
卷:
44
期:
5
页码:
453-458
基金类别: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507);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开放基金项目(ZWKF201314);
机构署名:
本校为第一机构
院系归属:
农学院
摘要:
以野败型雄性不育系V20A及其保持系V20B为核心材料,应用荧光显微、半薄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比较分析了不育与可育水稻花药及花丝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正常可育水稻花药气孔带(IMS2)分布的常开状气孔及其角质化表皮细胞保障了花药的正常失水,失水导致快速伸长的花丝中形成“气塞”,进而形成反向拉扯开裂带(IMS1)两侧纤维层的裂药“驱动力”,纤维层细胞内外壁非均匀增厚决定裂药受力方向,而花药表面纤维层细胞次生增厚的“V”形分布特征决定了花药开裂的位置顺序。
摘要(英文):
In order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orphological process mechanism of anther dehiscence in rice,the differ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hers and filaments between the wild type male sterile line V20A and its maintainer line V20B were detailed compar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semi thin section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ormally open stomata distributed in intermicrosporangia 2 (IMS2) and the keratinized epidermal cells of anther guaranteed normally water loss,the “gas plug” in the rap...

反馈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确定
取消

成果认领

标题:
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
请选择
请选择
确定
取消

提示

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

如果您有访问权限,请直接 登录访问

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

管理员联系邮箱:yun@hnw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