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作者:
陈婧;刘新春
期刊:
亚太教育,2015年(33):117-118
作者机构:
[陈婧; 刘新春]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摘要: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高校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我国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结合我过具体国情,汲取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华,从而使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作者:
张群;刘艳军
期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8):136-138
作者机构:
[张群]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国梦;中国文化;文化挑战;精神文明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交流也成了各国友好往来的主要元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质疑。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这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和质疑,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析农村社会新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途径
作者:
刘子滕
期刊:
亚太教育,2015年(07):291-291 ISSN:2095-9214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农村社会;新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方法,在化解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使农村社会建设中所产生的农村社会新矛盾得到化解是切实可行的。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化解是我党执政特色的体现,也是矛盾化解实现所需。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社会新矛盾刍论
作者:
刘子滕
期刊:
金田,2015年(5):393-393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农村社会;新矛盾;小论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确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并且时时有矛盾,事事存在矛盾,矛盾在化解之后又产生新的矛盾,还未得到化解的矛盾在新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今天又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征,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交集,类型繁杂,表现形式千奇百怪。什么是农村社会新矛盾,农村社会新矛盾“新”在哪里?如何界定农村社会新矛盾以及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本文的核心。
语种:
中文
展开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陈瑾瑜;吴玲;朱育锋;朱希德
期刊:
知识经济,2019年(10):149-150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wdkj&>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wdkj&>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重要举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解决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提出促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系列举措,旨在破解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语种:
中文
展开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思考
作者:
汪艳华
期刊: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年(06):85-91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摘要:
"课程思政"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引了方向,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文章立足"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认为应从课程体系、思政教育、教师队伍、责任机制四大关键点发力,真正实现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目标。
语种:
中文
展开
以简政放权为依托——促进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刚性联系
作者:
李娟
期刊:
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03):78-79 ISSN:1673-291X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简政;放权;事权;支出责任;刚性联系
摘要:
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宏观调控的一体两面,其目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厘清和理顺政府间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以简政放权为依托,实现政府间合理分权、政府对市场放权、部门还权于地方政府、政府放权于社会,以促进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刚性联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延安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作者:
刘满萍;陈冬林
期刊: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30(6):43-46 ISSN:1672-738X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刘满萍; 陈冬林]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延安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且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当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严峻的问题,比如创新创业观念滞后、艰苦奋斗意志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团队意识缺乏等。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弘扬和培养延安精神,对激励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及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承受能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试论"德 — 得"关联的演进之路
作者:
曹威伟
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2):29-33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410128
关键词:
“德-得”关联;演进;以德配天;善恶报应;evolution match nature with moral;reward of good and e-vil
摘要:
“德-得”关联的精神取向在文明早期即巳出现,其关联体现在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两方面,既有“外在之得”的关联,也有“内在之得”的关联。从虞舜时期到三代时期“德-得”关联主要表现在“外在之得”方面,在后期的演变中,知识阶层推动其往“内在之得”关联转向,表现为“德行自足”;在政治思想和民间意识层面则沿着“外在之得”关联演进,表现为“以德配天”、“善恶报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长沙市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
杨洋;刘艳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3):50-57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状况
摘要:
通过走访长沙市所有正在运行的社会工作机构,对负责人进行结构式访问,对一线社工问卷调查后发现:它们依托社区开展活动,改善了居民心中的社区形象;在有社工机构存在的社区,居民认可度较高;一线社工大多喜爱现在的职业,看好机构发展前景;但机构数量较少,形式较单一;规模较小,管理待完善;依赖政府投入,造血功能不强。成长中遇到了政府和大众、机构自身、一线社工等层面的诸多问题。今后五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将在曲折中前进。
语种:
中文
展开
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的社工介入——以湖南省长沙市五里牌社区为例
作者:
廖彪;廖鸿冰
期刊:
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年(07):47-53 ISSN:2095-2414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教育与法学系
关键词:
城镇化;流动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社工介入
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人口流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五里牌社区为例,在针对流动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的社工介入的实践基础上。探究社工介入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现状、社工介入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存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并从社区、流动人口本身、社工三个角度分析社工介入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效果不明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高校学习型寝室模式的构建
作者:
蒋慎之
期刊: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2):128-131 ISSN:1006-9410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28;[蒋慎之]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高校;学习型寝室;模式;构建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寝室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发挥学生寝室的正效应,构建高校学习型寝室模式势在必行.结合学习型寝室的内涵,对比当前学生寝室现状,高校创建学习型寝室面临着学习风气欠缺、人际关系复杂、寝室“负文化”滋长、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寝室相应制度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必须从营造和谐寝室氛围、加强寝室管理制度建设、依托双导师队伍进寝室、发挥学生骨干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学习型寝室”创建活动五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学习型寝室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寝室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正效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思考
作者:
张莉莹
期刊:
中国报业,2015年(12):93-94 ISSN:1671-0029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人性化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变革步伐的加快和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与教学观念人性化趋势上的错位。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缺失的弊端,使其能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与时俱进,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开拓理念视野,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社会矛盾实地化解效率管理的主体探析 ——以七县市农村调研为例
作者:
刘新春
期刊:
农村实用技术,2019年(4):73-74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刘新春] 刘新春
关键词:
农村矛盾;实地化解;效率管理
摘要:
农村居民信任村庄内生或组织性强的矛盾化解主体,矛盾化解主体的效率排序为司法机关、村调解委员会、村两委、政府部门、村经济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村民。农村社会矛盾实地化解效率管理应维护司法部门、村两委等主体的主导功能,增进政府公信力和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的参与度。
语种:
中文
展开
促进政府财力与事权协调匹配的制度安排分析
作者:
李娟;谭民俊
期刊:
财务与金融,2017年(3):57-62
作者机构:
[李娟]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省审计厅 湖南长沙,410001;[谭民俊] 湖南省审计厅 湖南长沙
关键词:
财政收入;财力;事权;匹配;制度
摘要:
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面临中央地方财力占比失衡、政府财力与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土地财政依赖、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预算软约束等多重困境,如何解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地方财政收支恶化、财政收入脆弱、政府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是本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论文从财政收入来源角度,从政府收入规模适度性、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合意性、地方政府财政平衡压力、财政收入结构变动、财政收入稳定性等因素出发,探讨了优化促进政府财力与事权协调匹配的政府制度安排。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解读
作者:
梅青;熊丽英
期刊:
世纪桥,2017年(5):24-25 ISSN:1001-0475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关键词:
合法性;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
摘要:
合法性是政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凭借其显著的革命功绩、先进的意识形态与卓著的政绩取得了上台执政的资格,但在其六十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影响其执政合法性的因素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提高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政绩观、培育法理学权威才能永久地保持群众的忠诚心、执政的合法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途径
作者:
刘子滕
期刊:
城市地理,2016年(10):189-189 ISSN:1674-2508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刘子滕] 刘子滕
关键词:
社会风气;习俗教育
摘要:
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农民进行习俗教育是奠定农村思想文化顺着良好势头发展的基础;要使农村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并努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相差保障制度,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生活秩序。
语种:
中文
展开
话题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作者:
张莉莹
期刊:
文学教育(下),2016年(02):137-137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法律基础;道德修养;政治理论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思维性;大学新生;法治观;教学目的;教学活动;专业知识
摘要: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针对大学新生所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干,把过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针对性和思维性。在教材的内容上通俗易懂,与当前社会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也融合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话题式"教学法,可以是一个问题,可以是一种现象,还可以
语种:
中文
展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指引下农村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
作者:
邝小军;曾文;陈向科
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6(5):1-4 ISSN:1009-2463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农村;社会治理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指明了农村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实现路径:树立正确政绩观,调整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农村社会治理共识;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增强农村社会治理力量;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作风;运用和规范网络信息,克服农村社会治理本领恐慌。
语种:
中文
展开
民生改善背景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关键性问题探究
作者:
张燮
期刊:
山西农经,2016年(14):1-2 ISSN:1004-7026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民生改善;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关键性问题
摘要:
受到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国家民生建设工程中,农村地区所获得的红利相较于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并且农村民生问题呈现出逐步加剧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民生改善背景下,应该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性措施,逐步优化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为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