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
作者:
曾福生
期刊:
求索,2021年CSSCI(01):116-121 ISSN:1001-490X
作者机构: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摘要: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终结,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并长期存在,探索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相对贫困具有存在的长期性、测算的相对性、表现的多样性、发现的隐蔽性等基本特征,其成因也可以分为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生理因素三个主要类型。当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难点主要是难识别、难平衡、易增长、易再生的"两难两易"。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应按照"监测识别—制度管理—贯彻落实—反馈完善"的基本思路,从动态监测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执行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四个主要方面加以探索和完善。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赋权视角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研究
作者:
李飞;曾福生
期刊:
湖南农业科学,2020年(11):85-90 ISSN:1006-060X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 410128;[李飞;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赋权—减贫;内生发展能力;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摘要:
缓解相对贫困是一项动态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遵照"赋权—可行能力—减贫"的逻辑主线,简述了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赋权主体,构建了基于赋权—可行能力—减贫框架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以及向贫困个体和集体组织的赋权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湖南1012个稻谷生产经营主体为例
作者:
姬冠;曾福生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49(2):82-86 ISSN:1000-2529
作者机构:
[姬冠;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流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摘要:
因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力的提高,这离不开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物质资本、技术知识的发展,粮食供给侧改革也应主要围绕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个方面,但目前这四大生产要素还存在一些影响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因素,因此,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农业CEO;实施"藏粮于地"策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政策认知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省419个稻作大户的调查
作者:
周静;曾福生
期刊:
农村经济,2019年(4):88-94 ISSN:1003-7470
作者机构:
[周静;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认知;满意度;稻作大户;湖南省
摘要:
稻作大户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于补砧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稻作大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貼认知为切入点,构建了政策认知—期望与现实偏差一政策满意度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湖南省6个产粮大县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利用排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策认知程度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稻作大户对补贴标准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对补贴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补贴政策目标的认知程度较低;稻作大户补贴标准认知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参与程度和政策目标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禀赋特征对补砧政策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补贴发放时间和补贴申报方式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从细化补贴机制、协调好公平与效率问题、加强政策目标的引领作用、简化补贴申请程序、缩短补贴款项拨付周期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业补贴类型、农业生产及农户行为的理论分析
作者:
周静;曾福生;张明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5):75-84 ISSN:1000-6370
作者机构:
[周静;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张明霞]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补贴;农户行为;农业增产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及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三类农业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户到非农部门兼业可能性,刺激农户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增产;还有利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刺激农户增加农机购置,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三类农业补贴率均有门槛限制,故补贴力度需要适度调整;(2)价格补贴对农机购置的影响与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要素投入的产量弹性和参数有关,但价格补贴和直接补贴对农业部门农机购置的影响类似,二者均呈现倒"U"形变化关系;(3)当农机购置补贴和价格补贴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三类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产量的增量效应排序是价格补贴最优、农机购置补贴次之、农户收入直接补贴效果最低。因此,建议以"价格补贴"改革为重点,适度兼顾其他类型农业补贴改革,协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的逻辑与方略——以农业大省湖南为例
作者:
姬冠;曾福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0(3):24-28 ISSN:1009-2013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姬冠;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湖南
摘要: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生产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作为农业大省而非现代农业强省,湖南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支撑力度不够、规模化效益不高等问题,急需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与“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生产体系“五化”水平、提升现代农业经营规模效益。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影响研究
作者:
蔡保忠;曾福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年40(4):646-654 ISSN:1000-0275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曾福生; 蔡保忠]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粮食产出;三大主粮;效应评估;面板数据
摘要: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区域异质性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差异实证——基于组合DEA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作者:
曾福生;刘俊辉
期刊:
生态经济,2019年35(03):107-114 ISSN:1671-4407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曾福生; 刘俊辉]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异质性;农业生态效率;组合DEA;空间自相关
摘要: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碳排放和农业污染排放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组合DEA模型评价了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格局;基于两种不同前沿距离考察,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被低估。(2)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水平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有些年份表现出微弱的空间分散趋势。(3)两种前沿距离下农业生态效率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热点\"及\"冷点\"的省份数量均在减少,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政策、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取向。
语种:
中文
展开
“变或不变”: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对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研究
作者:
周静;曾福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3):27-36 ISSN:1000-6389
作者机构:
[周静;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最低收购价;农业补贴;种植结构变化
摘要: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日本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
邱楠;曾福生
期刊:
世界农业,2018年(9):190-196 ISSN:1002-4433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 410128;[曾福生; 邱楠]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日本农业;农业政策;农业支持水平
摘要:
本文以日本为例,以农业支持水平为切入点,分析了2000—2016年日本农业政策的调适及改革动向。研究表明,日本对农业的支持以生产者支持为主,其中价格支持占主导地位;一般服务支持在日本农业支持中居于次要地位,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主,但支持重心不断向知识创新体系转移;日本的农业政策逐渐由价格支持转变为直接收入支持,由防御型转变为进攻型,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支持体系。最后,根据日本农业政策的改革经验提出新时期构建中国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以产业兴旺促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作者:
曾福生;蔡保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39(2):179-184 ISSN:1000-0275
作者机构:
[曾福生; 蔡保忠]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主要矛盾;城乡差距;湖南
摘要:
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湖南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要以产业兴旺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但当前湖南农村产业不够兴旺,主要表现在“一产不够强”、“二产不够优”、 “三产不够活”、“一二三产业融合遭遇困境”4个方面。因此,强调在湖南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为实现湖南农村产业兴旺,带动湖南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基于沿线47个国家面板数据分析
作者:
刘俊辉;曾福生
期刊:
科技与经济,2018年31(5):11-15 ISSN:1003-7691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刘俊辉;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Meta-frontier-GML指数;收敛
摘要:
在技术异质性假定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到绿色生产率测算体系中,采用Meta-frontier-GML指数测度了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分解,最后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0. 53%,其中技术追赶、技术创新、技术领先等效应依次为0. 42%、0. 63%和0. 01%,三者总体对其贡献较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领跑者"为独联体区域、中东欧区域、东南亚区域等国家;"落后者"为中亚区域、西亚区域、南亚区域等国家;同步推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进步主要来自中东欧国家。中东欧区域、独联体区域存在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其他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语种:
中文
展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作者:
曾福生;卓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39(5):709-716 ISSN:1000-0275
作者机构:
[曾福生; 卓乐]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三农”;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语种:
中文
展开
碳排放约束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刘俊辉;曾福生
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46(17):321-326 ISSN:1002-1302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刘俊辉;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Meta-frontier模型;共同技术比率;农业碳排放
摘要:
在考虑区域间技术集合差异的基础上,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业生产效率测算体系中,采用共同前沿(Meta-frontier)和SBM-undesirable模型估算在碳排放约束下粮食主产区2000—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管理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维度分解农业生产无效率项,最后运用随机效应的Tobit模型分析环境变量对共同前沿下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组前沿下农业生产效率均大于等于共同前沿下农业生产效率;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平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无效率部分主要来自于管理无效率,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无效率部分绝大部分来自技术无效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碳排放约束的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及自然灾害则相反,财政支农比影响不显著。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作者:
卓乐;曾福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11):92-101 ISSN:1000-6370
作者机构:
[卓乐;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农村基础设施;粮食生产
摘要: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语种:
中文
展开
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研究综述
作者:
周静;曾福生
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年(2):85-94 ISSN:1674-9189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周静;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粮食安全;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调控效率
摘要:
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和效果不断演化,实现粮食宏观调控目标需先分析目前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选择。在总结粮食宏观调控内涵及调控政策工具基础上,发现调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切入点如下:关于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农业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增加并未直接反映粮食产需缺口,而是由价差引起国产粮入库数量不断增加,利用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国内外市场调控平衡,对缓解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关于粮食宏观调控效率,降本提效是重点,过高调控成本不仅增加财政负担,也使托市收购政策难以持续,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巨大压力;关于粮食补贴政策,重点在于针对不同农户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以实现政策目标;关于粮食宏观调控效率测度计量分析,应注意制度测度偏误、模型变量内生性等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利益联结、选择性激励与联合社的稳定性研究——基于隆平联社的案例研究
作者:
周静;曾福生
期刊: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21(5):70-74 ISSN:1009-4482
作者机构:
[周静;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合作社;联合社;稳定性;利益联结;选择性激励
摘要:
利益联结是促进联合社合作稳定的内源动力,联合社为成员合作社提供经济激励和社会化激励,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空间,避免了联合社成员社退社等不稳定状况。选择性激励的实施是联合社稳定的保障措施,伴随联合社规模的扩大,当组织成本大于利润时,联合社会选择减少社会化服务的数量或者缩减规模以保障联合社的利益,此时,实施选择性激励,建立退出约束机制,可减少"隐性退社"等不稳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联合社的稳定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作者:
曾福生;蔡保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7):88-95 ISSN:1000-6389
作者机构:
[曾福生; 蔡保忠]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三农”问题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首先, 本文从要素流动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乘数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 从生态宜居的重点和落脚点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 从劳动替代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包容性增长效应以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次,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方式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别, 全面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 从立法规划、资金保障、建设管护、配套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科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作者:
曾福生;刘俊辉
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年(1):58-66 ISSN:1674-9189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刘俊辉;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摘要:
基于国内外学者“四化”研究成果,利用湖南省1998~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几何平均法及HR评价模型法测算湖南“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值。结果表明,考查期内湖南“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快速提升,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滞后;2015年湖南“四化”同步发展处于优质协调阶段。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因素中,以农业现代化视角为切入点,构建Tobit模型。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因素中农业资本劳动比、财政支农、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有效灌溉率对“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自然灾害制约“四化”同步协调发展。鉴于此,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地位,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完善农村人才梯队,发挥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政策取向。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格局演变
作者:
何友;曾福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39(3):1-8 ISSN:1005-9121
作者机构:
[何友; 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 410128
关键词:
区域;格局演变;粮食生产;粮食消费;重心轨迹
摘要:
[目的]当前中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粮食必须面临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了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格局演变状态,探索在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选择不同样本数据(省级粮食产量、消费量),通过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对2000 ~ 2014年全国稻谷、玉米和小麦的生产和消费的重心进行测算,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3种作物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运行轨迹进行描绘并对其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耦合性进行测算。[结果]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在不断下降,空间布局和粮食利益矛盾进一步加深,区域利益矛盾激化,给新时期粮食储备、粮食调配、粮食多样化供给等方面带来挑战。[结论]需要各区域主体明确责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省际合作,建立区域粮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粮食的合理配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语种:
中文
展开